中共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发布时间:2007-05-16浏览次数:13151

  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我院跻身优秀高职院校的基本保证和标志。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院党委和行政认真总结六年办学经验,从学院“二次创业”全局出发,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审时度势,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1、进一步明确我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办好台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品牌专业、课程和教材,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构建起具有我院特色的高职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争取07年通过教育部优秀评估,实现创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的目标。
  2、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和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思想,根据市场定专业,针对企业开课程,适应岗位练技能;努力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底蕴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3、把教学质量列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工程,明确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我院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和特色强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努力探索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动员全体师生员工,以人才培养水平的优秀评估为目标,以教学改革和建设为基本动力和手段,以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为基础,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
  4、坚持教学工作在学院全局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院党政领导、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都要体现“教学工作优先”的原则,把是否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作为检验各项工作得失的基本标准。要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教学的意识,精减会议、文件,努力减轻教学部门和教学人员的行政事务负担,保证一线教学人员专心致志于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保证教学系部(分院)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改革和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上来。
  5、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的支持和保障。根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教学部门、教学管理机构和教辅机构以外的其他部门和机构均作为教学的支持保障系统。在人员、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条件和时间等各种资源上优先保证直接的教学和教学管理需要,在人员整合、人才引进、岗位分配等过程中,优先充实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岗位。在2007年以前要确保教学设备仪器经费投入每年不低于400万元,确保生均仪器设备费达到优秀评估的要求;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的规定,确保教学运行、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需要。
  6、全面启动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主的新一轮专业建设工程。制定并完善各教学系(分院)乃至全院包括专业设置、调整和专业建设在内的专业发展规划;把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委员会建设和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构建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开创全院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以充分的专业调查为基础,不断完善专业结构。从台州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办学条件出发,结合生源实际及时认真地组织新专业申报、专业归并和调整。在使专业结构吻合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下,努力增加专业数量和专业资源储备。至2008年,使我院专业数量达30个左右。按照做精做强工科类专业,适当扩大文经类专业的方针,逐步形成我院以工科为主,适应地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
  对重点建设专业实施适度的政策倾斜,落实配套建设经费。在继续加强现有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和教育部试点专业建设的同时,力争在2007年前再申报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并获批准立项;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院(市)级重点专业的申报、评选、立项和建设工作,至2007年,产生3-4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10个左右院(市)级重点建设专业。
  不断完善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把专业人才的培养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按就业岗位修正并细化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找准本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专业中进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重组改革的试点,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对岗位技能进行梳理和分解,把专业技能具体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可操作化和科学化,以此决定课程的构成和顺序,决定技能训练的内容、方式、时间和程度,从而构建起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至2007年,基本上形成我院各重点建设专业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实际的新的课程体系,切实解决好高职教育教什么的问题。
  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学科带头人、高职称教师要把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要立足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际,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勇于突破学科体系,按照“直接必需”和可能接受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力争在2007年,形成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全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建设好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建设好现有的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同时,逐步扩展重点建设课程的数量,完善重点课程的申报、评审、建设和检查验收机制。力争在2007年底前,建设20门左右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方法得当,题库完善,教师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效果上乘的高质量的院级精品课程,并在其中产生3门以上有重大教改成果和课程创新的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出台鼓励政策,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在高职教材建设上打响台职院品牌。
  8、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和分层分类教学,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稳步地适当扩大选修课范围,提高选修课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选课管理,制定并完善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不断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选修课在加厚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逐步增强学分制变课程约束为学力约束,扩展学生自主选择渠道方面的功能。
  根据不同生源的英语基础,合理编排分层分类的英语教学班,科学制定各层各类教学班的教学目标,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05级高职学生开始,逐届提高各等级英语统考通过率,至07级,力争各等级通过率达70%以上。逐步改变高等数学教学在各专业“一刀切”的状况,试行高等数学课的分类教学,不断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数学选修课大幅度提高专升本、数学竞赛的成绩。通过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如何教的问题。
  9、努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特色鲜明并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运行。大力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组建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和场所的管理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统一。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院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制定并实施各专业乃至全院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要对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真清理,对必需而且可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新一轮磋商、谈判和协议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学系部(分院)要同相关企事业单位一起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高度重视并加强实践课课程建设,着力构建各专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并完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毕业环节教学大纲;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倡导案例教学;严格规范实践操作和指导,强化技能训练;创造条件实施较长时间的岗上综合技能训练。实践课课程建设尤其要狠抓实践指导过程的管理和技能考核、考证环节。进一步建设并发展我院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04级学生开始 ,严格执行“双证制”,使90%以上的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主要岗位中级以上的技能证书,或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
  10、积极扩大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开门办学。在二级管理的基础上,教学系部(分院)要结合专业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本系部(分院)的实际出发,积极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巩固和发展合作关系。要通过对外培训、对外办学、建立实体、对外产品开发服务、产品加工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以及税务筹划、营销筹划、翻译导游服务、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途径,广辟合作渠道,做大产学研蛋糕。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努力将生产经营过程引入校内和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和社会,做到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的双赢。学院要及时制定并实施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政策和管理规范,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扶持和管理。
  11、加强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主导、人文素质为底蕴、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身体状况,不断改进“两课”、语文、体育等必修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增加人文艺术修养方面的选修课,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课 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及其效果。编写出版《高职学生人文修养读本》用于我院学生的素质教育。从2005年开始,各教学系部(分院)要有计划地举办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包括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有关部门和教学系部(分院)要积极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包括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和技能竞赛,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省和全国性的各类竞赛,努力提高运动水平和竞赛成绩,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2、大力推进学风建设,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的局面。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求实、严谨、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都要强化育人意识,强化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以出色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育人工作的新局面。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精心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层次高雅,内涵深刻、教育主旨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我院独具特色的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
  13、加强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使广大教师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学院和系部(分院)都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完善有学生参与的优秀教师评选机制,把对教师的约束和激励结合起来。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教学管理规范,在备课、授课、指导、辅导、课堂管理、毕业环节以及命题、阅卷等各教学环节上,自觉、严格地执行教学规范,经得起检验和检查;同时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锐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造诣、教学水平和组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的能力。
  巩固和发展从严治教,从严执教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和教学纪律。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管理课堂纪律、优化教学环境的责任;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要带头遵守教学纪律和教学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规必究、执纪必严,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运行的顺畅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院要加大对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宣传、奖励和政策倾斜。建立并完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构建包括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11人才以及各级优秀教师在内的骨干教师队伍。
  14、完善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从我院师资队伍已成规模但仍嫌短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实际出发,师资队伍的数量增加和结构优化必须具有前瞻性,既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又不在某些专业上形成人才积压和浪费。各系部(分院)的师资要同专业的规模及其发展相吻合,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努力在学科上充实,在专业上拓宽,能够胜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既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确保引进的质量 ,更要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要力争在2007年底前,使我院的生师比达到16∶1左右。同时,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以上,极大地优化我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结构。继续组织好每年一次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既扩大中青年教师的参赛面,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评审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校外的教学竞赛,不断完善中青年教师的比武机制,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逐步推进并完善助课制、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导师制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使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得到学习和传承。系部(分院)要保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为教师创造外出进修、培训特别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工作岗位中锻炼、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要组织好教师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职称评定工作,创造条件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职称等级。
  15、完善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全面加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与监控。从我院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在2006年底之前建立起实用性、操作性强,涵盖面宽,富有本院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专业建设评价指标、课程建设评价指标、系部(分院)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评价指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评价指标、招生就业评价指标、教学服务和保障评价指标、机关效能评价指标等等。细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并使之科学合理,为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提供完善、可靠的依据。
  重新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专职人员为主的教育督导机构,实行督教分离。各教学系部(分院)组成兼职督导队伍,接受学院督导机构的指导,负责本系部(分院)的教育督导工作。要扩展教育督导功能,强化教育督导权威。教育督导机构不仅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实施监督和指导,而且对学风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服务和保障等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不仅承担监督和指导的职能,而且履行检查和评价的职责。根据有关规定,检查、纠正、处理师生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或提出处理意见;在职称评定、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先进系部、优良学风班等各级各类的评优评先中,做出具有权威的鉴定、评价或推荐意见。
  强化督导机构,教务处乃至系部的教学检查和质量监督职能,不断完善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教学检查制度和专项教学检查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学信息的反馈和质量监控系统。把教学检查同评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校内教学评估机制,包括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等。在检查评估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及时修正或完善有关教学管理规范,及时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把教学检查、评估、整改的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一位教职工的考核与奖惩相挂钩,发挥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激励、约束和鞭策效应。
  16、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从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快某些薄弱环节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或修订,使各主要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把教学的组织、运行、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均纳入配套、统一的制度规范中。在2006年底前完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形成符合我院实际的完整、系统的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17、推进科学的二级管理,提高系部(分院)的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和完善二级管理。在2006年前,将教学场所、必要的办学经费和其他必要的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到教学系部(分院),使其成为自主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承担教学质量责任的主体。以此为基础形成教学运行的两层管理体系。除公共课的教学运行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之外,专业课的教学运行,在教务处的指导和协调下,由各教学系(分院)利用自己支配的教学资源自主组织和安排,为各系(分院)根据专业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专业人才创造前提条件。
  切实提高教学系部(分院)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院的统一规范和指导下,教学系部(分院)要加强内部岗位责任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自觉担负起组织教学运行,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确保教学质量的责任。系部主任(分院院长)和教学主管要领导好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其他教学基本建设,组织好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推进教学改革和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教研室主任要在系部(分院)领导和教务处的指导下,组织好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富有成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配齐配强对教学运行和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系部(分院)专职教学秘书。教学秘书要在系部的领导和教务处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组织选课、安排调度教学进程、安排考务、实施成绩管理、处理教学质量信息、管理教学文档并做好其他教务工作,保证本系部(分院)教学运行的稳定、顺畅和质量。

院校代码:国标 12790 省标 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