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我院二次创业的目标,全面实施新一轮专业建设工程,更好地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浙教高[2002]78号)、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我院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现状
我院现有7个教学系24个专业,涉及6个专业大类和17个专业类(详见附表一:《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业一览表》)。其中,工科类专业17个,拥有专业教师127人,高职学生3648人;文管类专业7个,拥有专业教师70人,高职学生1872人。经过6年的办学和专业建设,我院已初步形成重点培养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兼顾培养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的以工科为主的专业体系。
2002年,机电一体化和电气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教育厅重点建设专业立项。2004年11月,两专业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被确定为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这两个专业还同时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被确定为省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在2005年10月的中期督查中,其建设成果令专家组称赞,得到高度评价。
2005年10月,在新一轮专业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七个专业被立项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周期为两年,开始形成一般专业——院(市)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的金字塔型专业梯队(见附表二)
目前,全院拥有专业教师260人,其中承担两课、体育、高数、语文、艺术等公共课教师37人,另有兼职教师40人,初步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但专业教师分布尚不平衡,机电系、经管系各专业师资缺口较大;同时,年轻教师比重较大,硕士以上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比重较小。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增加和结构优化方面的任务仍很艰巨。全院现有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45个,设备仪器总值1918.65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个。突出的问题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不够高,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设备仪器等资源仍有较大缺口,特别是机房紧张,经管、贸易类实训基地不足。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推进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二、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性定位,将专业建设和发展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专业数量、体系结构和专业质量能够胜任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我院的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
2、坚持“三性”定位,努力做到根据市场定专业,针对企业开课程,适应岗位练技能。
3、进一步做精做强工科类专业,彰显我院特色,适度扩大文管类专业数量及招生规模,形成覆盖面较宽、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4、今后三年的专业发展逐步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到以质量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以专业建设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跻身一流高职院校奠定基础。
三、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见附表三、四、五)
1、至2008年,将增设商务日语、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基础工程技术、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等专业,使我院专业数量达30个左右,专业资源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为大规模正规化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专业条件。
2、在现有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基础上,再争取两个以上省级重点专业立项,使我院省级重点专业达四个以上,并实现文经类专业在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中的零的突破。
3、从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市(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工程。至08年,产生10个左右专业方向明确,辐射力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较雄厚的院(市)级重点专业,形成一般专业、院(市)级重点专业、省以上重点专业的合理的金字塔型专业梯队。
4、至2008年,全院专职教师总数达320人左右,加上近100个兼职教师,基本满足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极大缓解师资紧缺的制约。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30%,硕士及以上学位占40%,双师型达60%以上,使我院师资结构极大优化。
5、至2008年,新增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10个,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个。校内设备总值达3400万元,使我院实践教学设备仪器、资源场所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6、院以上重点专业形成合理的独具高职特色的理论加实践课程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措施
(一)、加强专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院长、教学院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教学委员会承担指导全院专业建设的职责;教务处、设备与实训管理中心、人事处等要把专业建设作为今后若干年内的重点工作,着重组织好专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新专业的申报和重点专业的申报立项,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的支持、检查和监督,加强对新的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各教学系把专业建设列为本系(分院)的“一把手”工程。系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规划专业建设,组织实施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来。教学副主任不仅要组织管理好本系教学运行,而且要配合主任做好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努力形成有本系特色的高职教学体系。
(二)、实施并逐步完善二级管理体制。从06年开始,随着二级管理的实施,系(分院)将成为专业建设的主体,自主分配和使用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推进专业建设工程。根据本系部的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及建设目标和内涵,同时独立承担专业建设责任。
(三)、建立并完善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的申报、评审、立项、经费支持和检查验收制度。制定重点建设专业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学院建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对重点建设专业视其建设成果和实际建设进程的需要给予建设经费支持;已经立项的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要向学院及系(分院)签订建设责任状;学院严格按照责任状和管理办法组织对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的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对建设不理想的重点建设专业取消其立项并停止经费支持。
(四)建立并完善校内新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评估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专业建设带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为优秀评估创造条件。
(五)、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建设专业尤其要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努力开辟、保持同相关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学院在未来三年每年的设备、仪器投入不少于500万,保证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经贸综合实训中心等急需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新建扩建。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管系、机电系等教学系师资引进的力度,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各系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实际锻炼,通过脱产、半脱产、在职进修等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学历提高;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定工作,帮助支持教师提高职称。
(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各专业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充分的专业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建立起同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高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要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成精品课,使课程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
附表一: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业一览表(2005年11月)
行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所属专业类 | 所属专业大类 |
1 | 机电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自动化类 | 制造大类 |
2 | 机电工程系 | 数控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制造大类 |
3 | 机电工程系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制造大类 |
4 | 机电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汽车类 | 制造大类 |
5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自动化类 | 制造大类 |
6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 机电设备类 | 制造大类 |
7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应用电子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8 | 计算机工程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9 | 计算机工程系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10 | 计算机工程系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11 | 计算机工程系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12 | 土木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土建施工类 | 土建大类 |
13 | 土木工程系 | 工程监理 | 工程管理类 | 土建大类 |
14 | 土木工程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建筑设计类 | 土建大类 |
15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食品药品管理类 | 生化与药品大类 |
16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化工技术类 | 生化与药品大类 |
17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生化制药技术 | 制药技术类 | 生化与药品大类 |
18 | 经济管理系 | 工商企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财经大类 |
19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 | 财务会计类 | 财经大类 |
20 | 经济管理系 | 财务管理 | 财务会计类 | 财经大类 |
21 | 经济管理系 | 国际贸易实务 | 经济贸易类 | 财经大类 |
22 | 经济管理系 | 物流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财经大类 |
23 | 外语系 | 商务英语 | 语言文化类 | 文化教育大类 |
24 | 外语系 | 旅游英语 | 语言文化类 | 文化教育大类 |
附表二: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梯队(2005年11月)
行号 | 专业建设级别 | 专业名称 | 专业所属学院 |
1 | 省重点建设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2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
3 | 院重点建设专业 | 数控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4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
5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计算机工程系 | |
6 | 建筑工程技术 | 土木工程系 | |
7 | 生化制药技术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
8 | 物流管理 | 经济管理系 | |
9 | 商务英语 | 外语系 | |
10 | 一般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电工程系 |
1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
12 | 应用电子技术 | 电子电气工程系 | |
1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工程系 | |
14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计算机工程系 | |
15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计算机工程系 | |
16 | 工程监理 | 土木工程系 | |
17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土木工程系 | |
18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
19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生物与生化工程系 | |
20 | 工商企业管理 | 经济管理系 | |
21 | 会计 | 经济管理系 | |
22 | 财务管理 | 经济管理系 | |
23 | 国际贸易实务 | 经济管理系 | |
24 | 旅游英语 | 外语系 |
附表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目标(2005-2008)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高职专业数量 | 24 | 26 | 28 | 30 |
专业招生规模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在校生人数 | 5520 | 6000 | 6500 | 7000 |
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数量(立项) | 7 | 10 | 10 | 12 |
院级重点专业数量(建成) | 0 | 0 | 7 | 10 |
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数量(立项) | 0 | 3 | 3 | 5 |
市级重点专业(建成) | 0 | 0 | 0 | 3 |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量(立项) | 0 | 2 | 2 | 2 |
省级重点专业(建成) | 2 | 2 | 2 | 4 |
附表四:
序号 | 所在系 | 拟增专业名称 | 所属专业类 | 所属专业大类 | 增设年份 |
1 | 机电工程系 | 工业设计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制造大类 | 2006 |
2 | 机电工程系 | 船舶工程技术 | 水上运输类 | 交通运输大类 | 2008 |
3 | 电气电子工程系 | 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 自动化类 | 制造大类 | 2007 |
4 | 生物生化工程系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环保类 |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 2008 |
5 | 土木工程系 | 建筑经济管理 | 工程管理类 | 土建大类 | 2006 |
6 | 土木工程系 | 基础工程技术 | 土建施工类 | 土建大类 | 2007 |
7 | 计算机工程系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大类 | 2008 |
8 | 经济管理系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类 | 财经大类 | 2006 |
9 | 经济管理系 | 社区管理与服务 | 公共事业类 | 公共事业大类 | 2006 |
10 | 经济管理系 | 港口业务管理 | 港口运输类 | 交通运输大类 | 2007 |
11 | 经济管理系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港口运输类 | 交通运输大类 | 2007 |
12 | 经济管理系 | 集装箱运输管理 | 港口运输类 | 交通运输大类 | 2008 |
13 | 外语系 | 商务日语 | 语言文化类 | 文化教育大类 | 2008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8年拟增专业
附表五: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目标(2005-2008)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师资数量 | 专职教师数量 | 260 | 280 | 300 | 320 | |
兼职教师数量 | 40 | 60 | 80 | 100 | ||
师资结构 | 职称结构 | 高级职称比重 | 18.5% | 22% | 25% | 30% |
中级职称比重 | 39.6% | 40% | 40% | 40% | ||
学历结构 | 硕士及以上学历比重 | 12.7% | 20% | 30% | 40% | |
本科学历比重 | 84.6% | 78% | 68% | 60% | ||
双师型教师比重 | 18.8% | 30% | 45% | 60% | ||
实践教学基地 |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 | 45 | 48 | 50 | 55 | |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 | 23 | 25 | 28 | 30 | ||
教学设备仪器额(万元) | 1918.65 | 2490 | 2900 | 3400 | ||
精品课程 | 院(市)级重点建设课程数量(立项) | 7 | 20 | 25 | 30 | |
院(市)级精品课程数量(建成) | 1 | 4 | 8 | 12 | ||
省级精品课程数量 | 1 | 1 | 3 | 4 | ||
国家精品课程数量 | 0 | 0 |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