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
学时数: 理论环节学时数: 实践环节学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指该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等,课程性质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有所不同。
课程地位指该课程在课程(学科)体系中居什么地位,与学科体系中其他课程是什么关系。
课程的作用指该课程对修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或开发起什么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提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了解什么,掌握(认识)什么、熟练掌握(精通)什么。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教学方法给予适当提示。
三、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指出该课程同其前向、后向、横向课程的时序联系,尤其要阐明同主要关联课程的内容联系。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按课程结构、分单元、章、节或专题规定本课程和教学内容。要明确每单元、章节、专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阐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五、实践环节的要求
非实践课,尤其是兼有课,应规定本课程所需要的实践环节的形式(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明确实践环节的名称(项目)、内容和要求;还要明确各实践环节所需要的课时以及每组学生的人数。
六、作业(习题)要求
七、考核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闭卷或开卷等)和主要考核内容(知识点)以及考核要求。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写明该课程选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等。
九、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