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企业实践 再进课堂学习

作者:责任编辑: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4浏览次数:2193

校企合作,这是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职业教育。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的校企合作,比如组织学生实习、在校建实训室,已经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怎样建实训基地,建立什么样的实训基地,这是横在许多职业学校面前的难题。
对此,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做了系统的尝试——
把微型学校搬进企业
12月9日一早,徐一帆起床了。洗漱,吃过早点,他和同组的伙伴走进车间,熟练地开机、调试、核对图纸、开工。他小心地拿着零件,仔细比对,不时检查机器运作情况,生怕出了错。他的师父则站在一旁,观察徒弟的一举一动,时而走上前,提醒几句。
这段时间,徐一帆几乎每天过着同样的日子,做工、休息、做工,每周还要去厂区设置的教室上三次理论课。
目前,徐一帆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一名大二学生,也是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一位实习员工。
在校学生去企业当实习员工,乍一听,这就是普通的校企合作。但与传统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不同,台职院在巨龙公司建立“厂中校”,用作整合式教学。
据了解,这是全省目前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在企业建立的“厂中校”。
既然是厂中校,教室自然少不了。为了配合教学,企业还专门腾出房间,设立图书室、实训室,供学生使用。至今,台职院已经有5批学生来学习实践。根据安排,每位学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会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几个具体工种的轮岗认知学习。学校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长期驻在企业,管理学生,定期理论辅导。
台职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主任徐锋说:“‘厂中校’,就是把一个较完整的微型学校搬进企业。这个平台是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学生在这里边上班边学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教育方案,合作完成对学生素质的整合提高。”
高职学生培养四级递进
事实上,整合式教学是台职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其中一个阶段,另外三个阶段分别是校内生产性认识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和毕业顶岗实践。
台职院院长助理苏祝清说:“高职学生的培养,必须符合现代产业对人的培养要求。如何结合企业资源,让学生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技能,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当下,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过于简单——或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或把企业引到学校,建实训车间,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这样的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苏祝清打了个比方,就像学游泳,“把学生放在水中学和在岸上学,肯定是不同的效果。同样,学校需要为高职学生创造最真实的环境,把他们当成‘企业人’来培养。”
这,正是四级递进培养模式的一大创新点。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入校,需要先进行一个月的生产性认识实践;接着,是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中间穿插实训;第三阶段,便是在企业为期两个月的整合式教学;最后是毕业定岗实践。
该校电子电气工程系作了更为细致的尝试。每位学生在大二上半学期,就开始职业规划,把专业学习精准到一个更细的方向,开展个性化教学。
 “学生提前考虑就业,就更清楚自己还需要学些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心态调整好了,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也就不一样了。”系产学办主任姚老师这样说。
还需要在巨龙公司学习一个多月的徐一帆说,在企业边做边学,跟在学校感觉很不一样。“这边每个岗位加工的零件都不一样,没有流水线式的机械劳动,但又需要前后工序的严密配合。我真的把自己当做正式员工在上班。”
寻找校企合作的共赢点
不少有过校企合作经历的企业有这样的感受:接收学生来实习,但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如何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他们无有头绪。最常见的结果是,企业安排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实习犹如蜻蜓点水。
台职院四级递进培养模式的最大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呢?
徐锋介绍,四级递进的培养模式,每一步都很注重与企业实际的结合度。
台职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另有一个全省唯一的高职院校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在临海校区,用于第一阶段的学习。
 “大一新生先到这里锻炼一个月,掌握入门知识、基本技能,再回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徐锋说。
但是,大一新生什么都不懂,能学到东西吗?
徐锋的解释是:“高职学生起点低,入校后马上进行枯燥的理论学习,他们不会有兴趣,上课打瞌睡、开小差的现象多。但一开始先从感官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理论课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据介绍,基地与诸暨市海维特电池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产品样品,学校老师经过改良设计后,教学生装配调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清楚所要学的是什么东西。”
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则是多了不少实践的机会。一直驻在巨龙公司的姚老师说:“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包括我们平时跟企业老师傅的交流、探讨,都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对于企业,员工的经验足,但缺专业知识,可以跟徒弟们互补。学校老师参与产品研发工作,在技术力量上也是一种支持。”徐锋说。
(原载12月20日《台州日报》教育版) 本报记者 张莉贝 本报通讯员 许陈红
 

院校代码:国标 12790 省标 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