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两岸三校学子文化礼堂传孝义
本报记者 许渊 通讯员 陈志委
7月5日,天台县平桥镇田中央村文化礼堂内,一群大学生正在学习制做当地美食“饺饼筒”。他们让村民们在一旁休息,由他们为大家提供中餐。
“用‘孝心’制作的‘饺饼筒’特别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在礼堂内和那么多的大学生一起吃饭呢!”正好从宁波赶回的村民胡小国吃着学生制作的成果,笑得合不拢嘴。
这批23名大学生分别来自台湾的东南科技大学、育达科技大学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当天,他们组成的两岸三校“台台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走进了田中央村文化礼堂。
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村,田中央村奉行诗礼起家,慈孝为先,以“孝亲、睦族、慈友”为村规宗旨,村民慈孝长寿。目前,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已是五世同堂。
该村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慈善事业经久不衰,和此次活动以“服务,文化,和合”的主题不谋而合。
当天上午,两岸学子走进文化礼堂的各个展览室,村委会主任胡良宝向同学们介绍道:“村里现有90岁以上老人5人,80岁以上老人20人,四世同堂10户……”
听完讲解,同学们争着要去拜见“五世同堂”的百岁老人徐观松。来到老人家时,老人的孙子吴人贵正陪着老人逗1岁多的玄孙玩,婆婆和媳妇们或打扫或洗刷或准备午餐,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让学生们羡慕不已。
台湾育达科技大学休闲运动管理系学生张傑闵探望了一位85岁老奶奶,那户家庭的特殊遭遇令人动容,她的儿子已经去世,儿媳患癌症,孙子孙女患尿毒症。
2009年4月在得知相关情况后,政府第一时间给予救助,将她全家纳入低保,现已领取全额低保金,民政部门帮忙申请低保医疗救助和医疗疗前救助,每次还为孩子提供透析救助。残联、慈善等相关部门也纷纷给他提供了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她的医疗负担。
同时,她的遭遇还牵动了每一位知情人的心,每逢市、县、镇的民政、残联、慈善等慰问,她家都是第一站。村两委、村民、同学等纷纷捐款给与帮助。平时,邻居也经常把自家种的粮食、蔬菜等拿到她家送给她,但是经常被她委婉拒绝。
她说:“政府和村里对我已经很好,现在我还能种,种的自己也吃不完,所有就不想麻烦大家。”
走访后,张傑闵说:“她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她秉承劳动本性,自食其力,让我非常感动,她也让我明白以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保持乐观和坚强。”
学生们先后走访了9户85岁以上的老人,老人们的坚强和乐观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
80多岁的孙学珍老人在田里种豆时,一下子来了几个学生,大家纷纷抢着要帮忙。她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这些年轻人‘婆婆、婆婆’叫个不停,大热天的还过来帮忙,实在是太好了!”
当晚,“两岸三校一村”联合举办联欢会,大家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为主题,编排歌舞、小品、越剧,每个节目都与仁义、孝道有关,让村民们在观看表演的同时也接受着教育。
(《台州日报》2014年7月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