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苏宿迁、现就读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的曹晶,于今秋获得了台州市“双鸽”教育奖励基金。
身为计算机系学生会主席的曹晶很忙,在筹备迎新晚会之前,抽了一个小时接受我们的采访。
与他见面后,帅气的曹“主席”谈了他大学三年暑期在外实践工作的经历。
“穷人的孩子该早些成长”
曹晶来自江苏偏远农村,他说:“我们那边是江苏最北的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意识也不强,我父母能培养出我和哥哥两位大学生,这在我们那是屈指可数的,家里的条件也因此很贫困。”
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曹晶并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开心地回家与亲人团聚,他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知道穷人的孩子应该早些成长,于是,他与23名自愿报名的同学一起,组织成立了文明使者小分队,深入农村,亲身经历了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
“那次活动为期10天。”曹晶说,在章安街道古桥村,分队的每个成员都带着一腔服务农村农民的热情,投入到科教兴农的实践。
“这十天你们是住在百姓家中还是旅馆里?”曹晶摇头笑道:“我们哪有住旅馆啊!晚上,我们就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打地铺,男女同学各一个房间,把草席横铺一排,大家并排睡在一起。第二天一早就卷起草席,腾出地方让人家工作。”
社会实践是另一个大课堂
“由于条件有限,小分队在古桥村只进行了三天的支教活动,同时还捐赠了一些学习用品,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曹晶说,在教学方面,队员们运用多种方式,尽力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各种新知识,并能够马上举一反三,成效显著。
“比如英语,以前不懂得表达自己意思的学生,后来都能够用完整的英语进行对话;以前说不好一句英语的,后来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自编自演一段情景对话,甚至会轻轻哼唱我们教的几首英文歌曲;有些学生甚至能自信地大声地喊出‘ I am the best’这样激励人心的话……”
通过社会实践,曹晶觉得,要想尽快地成为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然后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曹晶说:“我是个自信的人。是这个学校,是台州充满激情的人文环境,把我从一个内敛的农村男孩塑造成一个魄力十足的知识青年,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我都感觉到社会实践教给我许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
大二暑假的一次“单飞”
大二那年的暑假,曹晶鼓起勇气,进行了一次“单飞”。
“我去了一家公司做手机销售。”曹晶说,第一次“打工”,一切对他来说都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一行业的知识。
在销售的过程中,曹晶穿街走巷,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我在学校学不到的,因为这时候,不会有人教你怎么做,你必须自己去思考,并尽力做到最好。”
这一次暑期打工,曹晶每天能赚七八十元,他很高兴地说,公司还给了他中餐和晚餐的补贴。
现在,曹晶已是大三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的现实,招聘会上各单位的招聘启事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曹晶有信心,通过这两年多的社会实践,他在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他用努力和实践证明,面对将来的挑战,他肯定行。
见证曹“主席”认真工作
在与曹晶的交谈中,曹晶的手机已经来了好几通电话。
“几点的彩排?”“六点。”
说着,曹晶站起了身子,抱歉道别。“这次迎新晚会,是我们计算机系和台州艺术学校联合主办,我是晚会的总负责人之一,所以必须到彩排现场协调工作。”
为了看看曹晶的工作能力,记者随曹“主席”来到彩排现场。两所学校的演员几乎都已就位,曹晶时而台上时而台下,与艺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一起商量着指导彩排工作。
在上每个节目前,曹晶都给台上的演员打气,“要拿出真正演出时的状态对待这次彩排。”
曹晶的鼓动还真的挺有效,不论是演员、主持人,还是音乐、灯光、走台或是站位,每一个细节大家都做得非常精细认真。
(台州晚报10月30日第六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