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位普通的辅导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谱写着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同事的称赞,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2010学年度她被评为校优秀辅导员,这是她当之无愧的荣誉。
“干,就要干好”这并非豪言壮语,而是她的心里话。
为了心中的那一份责任
在学生的心中,她以身作则,友善和蔼;在同事的心目中,她踏实肯干,不骄不躁。在另一位辅导员请产假期间,全系的辅导员工作落到她一个人的肩上,她主动承担,毫无怨言。她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工商系的团学干部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布局井然有序,干劲十足,团结协作,活动组织有声有色。在各项学生活动中,工商系的同学总是表现出色,真正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团队风貌。上学期工商系承办的大学生创业精英大赛,连续一个月,她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带领学生精心策划;场外实战,她顶着烈日,冒着暴雨现场指导学生,使得各轮比赛成功举行;累了,她默默承受。有时同事也会不理解:“你这么拼命,又没加班费,图个啥?”而她却淡定地回答:“为了心中的那一份责任!”
管理不是看好学生,而是激活学生的心智
学生工作纷繁多变。她认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是关键,开头一步走稳了,接下来的工作就顺了。为此,她总是抓住新生入学时的关键期,重点做好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责任心教育和大学三年的人生路径规划,让每一位学生赢在起跑线上。针对新生开展各种活动,做好新生的交流与引导,当好学生的 “领路人”。每一场新老生交流会,她与学生亲切交谈,循循善诱。她说得好:“管理不是看好学生,而是激活学生的心智。”她带的新生班级,开学仅三天,她就能叫出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她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学生的心智,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为学生搭建各种自我展现的平台,张扬他们的个性,增长他们的才干,提振他们的信心。她特别关心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为了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她主动关爱,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学生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专找辅导员。每天一到下课时间,来她办公室的学生总是络绎不绝。
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快乐在一起
辅导员的工作是平凡的,更是繁琐的。她之所以能将学生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她的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她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有一次,学生出了意外受伤,已经是下班时间,她二话没说让儿子一个人在家吃点方便面,自己陪着学生到医院挂号、化验,挂盐水,晚上将近十点等检查结果出来,没什么大碍了,她才舒了一口气,才发觉肚子在唱空城计,原来一忙就没顾得上吃晚饭了。她,就是这样的工作狂。第二天,她还不放心,一大早又来到医院看望学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工作投入多了,对家庭、对儿子的学习照顾自然就少了,这难免会招来丈夫的埋怨。内心的愧疚也油然而生,但她对工作始终带着热情、充满激情,学生进步了,她会激动地欢呼雀跃;学生得奖了,她会激动地流下眼泪。她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快乐在一起”。
“衣带渐宽终不悔”。她不愧是一位好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对工作敢于负责、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之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学生工作者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