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为民企“走出去”提供“双向”人才支持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智能制造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浙江教育报发布时间:2023-12-22浏览次数:12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及周边地区制造类企业抱团跨境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加快,国内涉外人才和海外本土技能人才双短缺的难题日益凸显。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台州及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为己任,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双措并举,依托省“双高计划”建设实现了智能制造类专业的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和国外技术技能人才的“双途、双向”供给,也为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方案输送了“台职经验”。

优质资源引入,深推智造类专业育人质量国际化升级

学校持续聚焦制造类专业群国际化,不断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美国、西班牙等国的优质高校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项目,点线面协同推动校内智造类专业国际化。通过有机融合中外教育的优势和特色,系统性改造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智能制造+工业管理+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特色。同时,消化、吸收和融合外方优质课程并积极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推动了20余门全外语(双语)授课专业课程建设。

学校在引入外方优秀师资的同时,还开展了“一对一、一加一”中外师资结对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师资团队整体水平。通过引入外方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面向教学全过程建立由中外学校、企业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督、评、馈、改”一体化督管机制,切实保障项目教学质量,并通过组织英语角、外语竞赛等活动,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企业跨国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技术技能人才。

2017年,学校开始了“双元制”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本土化改革的探索,通过引入德国IHK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与德国bbw教育集团、德马吉、拓卡奔马等德资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场所、双证书”的“五双”融合机制,共建教育部首批SGAVE项目试点、省级“中德合作学习型工厂”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第二批“德国企业和院校在华举办职业教育”试点。同时,将“双元制”模式嫁接到永高、银轮等台州上市企业,创新校内外“双学习型工厂”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按德国国内标准执行IHK职业资格考培机制,着力培育学生国际化职业素养和岗位关键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现场工程师和现代工匠。

截至目前,学校“双元制”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7800多元,在上市公司的就业率33%,其中在采埃孚等外资企业担任车间主管、产线线长等职的超过8%。有关德国IHK标准引领、“学习工厂”赋能的高职国际合作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先后获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EducationPlus2023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优秀案例等。

校企“海外同行”,探索海外技能人才共培途径

学校主动参与台州市“海外台州”建设行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为当地民营企业提供“同向、同力、同行”海外服务,助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通过携手浙江伟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走出去”的台州企业,学校在孟加拉国、泰国共建台职院·伟星股份“丝路学院”、中泰“和合丝路学院”等海外办学平台,落地推动国际产教融合。同时,引入海外高校拓宽丝路学院合作框架,“校校企”联合,定制开发海外产教合作方案,实施开展国际标准共建、语言和技能培训、海外本土技能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合作,培养培训懂中文、有技术、亲华、知华的海外本土技能人才,助力企业破除跨文化交流障碍,缩小技能差距,缓解本土技能人才短缺等难题。

此外,学校还紧跟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发展步伐,教随产出,积极推动优质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走出去”,为企业属地化培养培训合格的海外本土技能人才。依托中国优质职业教育标准,学校积极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先后以独立开发或牵头开发等形式,承接泰国、塞拉利昂、老挝等国家标准建设项目17个,现已通过认证10个,被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授予“老挝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贡献单位”。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已在老挝万象学院等海外高校中推广。

学校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的生产需求,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及技术,定向开发外籍员工培训资源包9个,合作实施“中文+精益6S”“中文+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等直播、录播或来华等形式的培训项目10余个,培训外籍人员200多人,为企业提供“一带一路”国家本土技能人才支持。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动中泰留学生联合培养,不断拓展海外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3-12/22/content_45436.htm

院校代码:国标 12790 省标 066